【大紀元紐約9月17日訊】紐約地鐵系統將於2004年10月27日度過它的100歲生日。為了慶祝百歲生日﹐紐約市捷運局博物館和紐約公益研究組織乘客權益運動機構(NYPIRG Straphangers Camapaign)分別舉辦各種活動及展覽﹐回顧紐約地鐵的興衰歷史。 本週起至10月30日止﹐在紐約市藝術協會(Municipal Art Society)位於中城的藝廊展出一項名為乘客與城市運輸的再生﹕紐約公益研究組織乘客權益運動機構(NYPIRG Straphangers Camapaign)推動城市運輸25周年的回顧展﹐展示紐約地鐵自1970年代以來的變化和發展﹐以及乘客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這次展覽主要的設計者歐提斯(Jon Otis)表示﹐這次展覽透過展出各種報告﹐地鐵廣告印刷品照片﹑卡通與電影﹐告訴紐約市民﹐自1981年以來﹐在紐約市乘客的支持下﹐紐約市如何逐步更新了地鐵和公車系統、努力爭取合理的票價、監督地鐵與公車的服務品質﹐以及重建布魯崙富蘭克林大道連接公車(Franklin Avenue Shuttle)等。 維持和爭取合理票價是紐約乘客長期奮鬥的主題。紐約地鐵票價在1904至1947年期間一直維持為5美分。1948年﹐地鐵票漲價至10美分﹔1953年漲為 15美分﹐同時開始使用地鐵專用票 – TOKEN﹐成立了紐約市捷運局。之後﹐地鐵票價逐年上漲。在1991至1995期間﹐紐約乘客發動了持久的維持地鐵票價不變的抗議活動 – “A FARE HIKE IS A TAX HIKE”。如何維持合理地鐵票價成了政府官職競選人的拜票內容。1997年5月﹐紐約市地鐵開始使用美通卡(MetroCard)﹔同年7月﹐實行公車地鐵之間免費轉乘辦法。1999年開始使用減免票計劃﹐於2003年停止使用TOKEN。 1979 年﹐地鐵的狀況非常惡劣﹐平均每8000英哩壞一次。在那一年﹐成立了紐約公益研究組織乘客權益運動機構(NYPIRG Straphangers Camapaign)。到2003年﹐地鐵的可靠性提高了15倍﹐機械無故障運行達到125000英哩。如今﹐紐約地鐵系統有343條包括火車﹑地鐵﹑公車的線路﹐每天在紐約市468個車站之間往返載運達450萬人次﹐年載運量達240億人次。 紐約公益研究組織乘客權益運動機構的律師陸享諾夫(Gene Russianoff)表示﹐舉辦此次展覽的目的是希望讓乘客成為紐約地鐵百年紀念活動中的一部分﹐並向長期以來不斷的為創造和爭取一個更加安全﹑可靠﹑便捷﹑價格合理的大眾捷運系統的乘客們致敬。 展出地點﹕紐約市藝術術協會(Municipal Art Society)藝廊(Urban Center Gallery of Municipal Art Society)﹐位於麥迪臣大道(Madison Avenue)457號1樓。展出時間﹕即日起至10月30日止﹐週一至週六上午11時至下午5時﹐週四除外。(http://www.dajiyuan.com)

51.I can’t help it. 我沒辦法。 52.That’s your problem. 那是你的問題。 53.I don’t want to hear it. 我不想聽! 54.Get off my back. 少跟我囉嗦。 55.Give me a break. 饒了我吧。 56.Who do you think youre talking to? 你以為你在跟誰說話? 57.Look at this mess! 看看這爛攤子! 58.Youre so careless. 你真粗心。 59.Why on earth didn’t you tell me the truth? 你到底為什麼不跟我說實話? 60.I’m about…

1.Stop complaining! 別發牢騷! 2.You make me sick! 你真讓我噁心! 3.What’s wrong with you? 你怎麼回事? 4.You shouldn’t have done that! 你真不應該那樣做! 5.You’re a jerk! 你是個廢物/混球! 6.Don’t talk to me like that! 別那樣和我說話! 7.Who do you think you are? 你以為你是誰? 8.What’s your problem? 你怎麼回事啊? 9.I hate you! 我討厭你! 10.I don’t want to see your face! 我不願再見到你! 11.You’re crazy!…

大部分的人都曉得Taipei 101 四樓的Page One 書店吧!? 書店大都是分門別類的一個個書櫃, 只是每間分類不同…. 有些是依出版社放, 有些是依性質放, 有些會分作者等等. 有一次我去逛啊…….在一個書櫃裡, 看到好多我最近一兩年看的書 tony parsons就三本(男人與男孩、男人與妻子、男人與情人們), 還有”失戀排行榜”, “不過就是30歲”, “非關男孩”, 還有”單身寄生時代” 好像也在附近……. 真是不知道怎麼搞的….我還真是被Page One標準分類的讀者啊

古根漢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地點:第五大道1071號(89街口) 電話:1-212-423-3500 開放時間:週六到週三10:00am 到 5:45pm; 週五 10:00am 到 8:00pm; 週四休館 門票:成人$15, 學生/老人$10, 12歲以下兒童免費 (週五6:00pm到8:00pm隨意捐贈) 手語:Buhl大師攝影作品集 Speaking with Hands: Photographs from The Buhl Collection 展期:6/4/2004 - 9/8/2004 此期展覽來自一個以手為主題的私人收藏攝影作品集,其中充分顯示了攝影藝術的歷史階段,及19世紀至今,攝影在科學、新聞報導文學、及藝術上的發展與表現。 康士坦丁.布朗庫西:事物的本質 Constantin Brancusi: The Essence of Things 展期:6/11/2004 to 9/19/2004 當代雕刻大師康士坦丁.布朗庫西(1876-1957)為首位將抽象派及樸素派意境融入雕刻藝術的雕刻家,這次的展出可以見識到布朗庫西大師的代表作品,是一次相當珍貴的機會。在展出的30多件作品中,清楚地刻畫了布朗庫西大師的人格本質,也不難體會到布朗庫西對藝術品的執著與堅持。 原文出處http://newyork.clubfreetime.com/viewcategory.asp?view_category=museums

禮拜天晚上,一個人在家聽著慵懶的Jazz網路電台,一邊在趕著禮拜一要交的報告(帶工作回家真是最要不得的…)。 弄得有點心煩,開始上網閒晃。看了小街的個人新聞,才驚覺到人家為了出國唸MBA是花了多大的努力和準備……. 而我….一幌眼已經快要30歲,簽約的役期也快結束了,打混到現在,得到的不是一份好工作,更別提存款,而是一段荒唐的過去和一身的債務。 心情開始低沉起來……這幾年到底在打混什麼東西啊… 混完了大學,接著混研究所,再來是簽約的四年役期…一轉眼十年就這麼過去了,可以說是最精華的日子就這麼過去了,我還真是不帶走一片雲采啊! 未來還真是不知道在哪裡… 出國工作? 我有這個資格嗎… 當sales? 我好像不擅長說服別人… 開個小店? 資金、店面、開什麼店都還未知… 繼續讀書? 我好像不是唸書的料… 考個公務員? 平淡過一生…… 我想我這個人缺乏的就是耐心和恆心吧. 很難對一件事情持之以恆,(New York是例外),懵懵懂懂的還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難道說就這樣過一輩子了嗎? 天啊…我需要一個 sign…… http://www.accuradio.com/jazz/default.htm

以下有關數字的部分,建議您用計算機隨時換算成台幣看看。 在紐約很「骨力」的辦好學校報到事務並同時玩耍一週之後,沒在美國開過車的我們,很勇猛的租了車子殺去紐約州的著名特價名牌商場Woodbury Commons Premium Outlet去血拼,還開到距離紐約四小時之遙的波士頓去玩。這份「勇猛」背後可真是付出了相當多的血淚代價! 原來,紐約跟波士頓正是美國兩大「對開車者極不友善」的城市。首先,沒有什麼地方是可以在白天路邊停車的,就算是在可以停的時段,你最多也只能停一到三小時的短暫時間,在停車計數器到期之後如果你不去投,罰單可是很貴的!波士頓的路邊停車費算是便宜,一小時只要一元美金,然而我們去拜訪哈佛大學的時候,路邊停車只准停一小時,也就是你每一小時必須回到車子旁邊丟一塊錢。這是什麼制度?不歡迎人家開車來觀光嗎? 而紐約更是把我們折磨的要死。我們停在曼哈頓中城,路邊只有晚上12點到凌晨6點可以停車,而且一次只能停三小時,這三小時要9元美金。所以如果你住在中城又有汽車,想要好好的睡一覺的話,必須選擇貴死人不償命的私人停車場,一小時8塊多,如果是夜間停一整晚,特惠價「只要」付24元美金。我們為了省錢,打死都不停私人停車場,於是早上六點就得爬起來把車移到別的地方去。 由於我們是剛到美國的外國人,對於紐約與波士頓路邊牌子上複雜的停車規定有看沒有懂,於是罰單便滾滾來。在波士頓的時候,我們特別挑了一個路邊停車計數器壞掉的位子,打著「兩個晚上都把車子丟在那裡就不用付錢」的如意算盤。結果,第二個晚上,計數器不幸的被修好了!隔天早上我們就看到擋風玻璃上有兩張罰單,一張是「停車逾時」,另一張莫名其妙的寫著「清潔街道罰款」。原來第二個晚上遇到有清潔街道的日子,這個路段是不能停車的。兩張各25大洋,一共是50元要交給麻州政府。這,還只是苦難的開始。 在複雜的高速公路上開了四個多小時,還加上迷路,回到紐約已是半夜一點多,看看中城的路邊,有許多車安然無事地停在那邊,於是我們就把車停了,清晨六點爬起來再移車。(很慘吧!)把車子移到了另一段路邊,牌子上寫著可以停到八點,於是很安心的回到家裡去休息吃早餐,打算八點再來把車子開到租車中心去還。結果,八點十分我們回來,發現車子不見了!傻了眼的我們不知道車子到底是被偷了還是被吊了,地上也不像台北有用粉筆寫著車號及拖吊場名稱。 驚愕的我們問問後面停在路邊的豪華轎車司機,他說:「你知道嗎?其實他們五分鐘前才拖走你們的車。這裡只有商業用車輛才可以停。你們的車牌是康乃迪克州的,拖車的人拖你們這種外州的比較不會有麻煩,所以就很爽快的拖走了。你可以用公共電話打411,查警察局的電話,問他們你們的車子被拖到哪裡去了,然後去拿就行了。這不是什麼很麻煩的事啦。」 老兄,您錯了,美國的行政效率您又不是不知道,絕對沒有不麻煩的事情。尤其我又是外地人,人生地不熟的,要找出拖吊場地、去拖吊場把車牽回來,對我來說還真是一件大工程。事實上,前一夜連睡都沒睡好的我們,一大早又遇到這種鳥事,已經欲哭無淚了。 我拿起公共電話話筒打411,完全就是不會通。又試了電話上面寫的一些協助電話號碼,都打不通。我只好打越洋電話給在台灣度假的學姐求救,她說既然我們的車是租來的,那麼理論上應該要請租車公司去把車拿回來。於是我們走到租車中心,告訴服務人員我們的狀況,然而這位小姐說:「抱歉,你們應該要自己把車牽回來。」天哪,我們到底是要去哪兒牽車呢?我們用公共電話打411都打不通啊。服務的小姐看我們可憐,把辦公室電話借給我們用。結果411終於通了,但對方說:「有關拖吊車輛的事務,你打311就行了。」吼,搞了半天我應該要打的是311。撥到311,裡面的語音系統相當的先進,輸入車牌號碼跟車籍所屬的州名縮寫,電腦會告訴你要撥幾號才會找到你該找的當地警局。再打到當地的警察局,服務的人員終於、終於告訴我車子被吊到哪裡去了。我們的車子是在第六大道附近被吊的,他們把車子硬是拖到第12大道的拖吊場去。經過稍微辛苦跋涉,終於走到拖吊場了。我們心中最關心的當然是:到底要付多少罰金?走進拖吊場,牆上的告示牌清楚的把答案揭曉:拖吊費要185元大洋! 事情並不是走到拖吊場就會結束了。你還不一定能順利拿到車。窗口的服務小姐以拗口的腔調告訴我:「這邊沒有這台車耶。」我睜大了眼睛,告訴她我是打了警局的電話才查到這裡的,而且車子被拖走已經經過兩小時了,怎麼可能沒有紀錄呢。她說:「好吧。我讓你們進來看看你們的車子到底是不是在這裡。」於是我們進了拖吊場,一按手上的遙控器,我們的車子馬上大聲的發出喇叭聲,彷彿在告訴我們「我在這裡!快來贖我!」。反正美國人的行政效率之差,我們已經見怪不怪,找到車子就好了。刷卡付了185元,坐進車子一看,又有罰單!這次罰的是「在商用車輛區域違規停車」,罰金115大洋!!天哪,我們當初晚了五分鐘回到車邊,竟然就得付出185+115=300元的代價!(請拿起計算機換算一下吧,這是台幣一萬多元,血淋淋的教訓。) 總計,我們除了租車費(我還沒提到裡面有貴得驚人的保險費!因為我們是拿國際駕照,所以保險費每天要二十多元)、停車費、一大堆公路的過路費等等租車一定要付的開銷之外,還外加波士頓的罰款50元、紐約拖車費185元、罰款115元。這麼多的學費,教會我們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紐約、波士頓這種大城市(尤其是嗜血的紐約市),在搞清楚狀況前,千萬、千萬不要貿然的租車或買車。否則你就等著讓荷包超級大失血吧。我們也終於了解紐約市的錢是哪裡來的:光是拖吊費收入就很豐厚,每一拖就至少有185元進帳,每延遲一天加收20元,如果你的車是超重的那種大卡車,那一拖就是375元。我們在拖吊場看到源源不絕的「顧客」來付錢,有個女生還比我們更慘,到了拖吊場連車子都找不到,而且411電話又無法用公用電話打通,只好用手機加公用電話左右開弓,以一臉絕望的表情向拖吊場人員抱怨。她如果今天還找不到自己的車,又得再付20元了。 原文出處:小街的部落格

大蘋果,我來了! 事實上,今天已經是我到紐約的第五天了,只是剛到的時候住的地方沒有網路,沒有辦法寫新聞台。今天終於有網路了,上了自己的台卻赫然發現人氣指數、愛的鼓勵與推薦數都好像在幾天前「歸零」過。誰能告訴我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紐約的前三天大都花在跟學校交涉上面。如同先前提到的,老美的行政效率真的不怎麼高,報到、銀行開戶、宿舍資訊這些事情竟然可以讓我跑學校跑三趟,腿走到快要斷掉。還好學校沒有大大的草坪式校園,每棟建築物之間的距離都很近,不然這樣反覆的來回奔走,我真的會抓狂。 在事情解決以後,我終於可以開始享受紐約的文化與美食饗宴!玩樂方面,除了觀光客必經的景點之外,我還去書報攤買了紐約客的主流娛樂週刊Time Out來尋找另類的玩樂點子。於是,我斗膽在晚上搭乘在滿載著拉丁美洲人的遊艇,看舞客們跳Salsa(那時我已經喝醉了,跳不起來。而且南美洲的人們真的非常有舞蹈細胞,我這個亞洲小妞不敢在他們面前放肆),遊艇從曼哈頓西邊的40號碼頭往南開,繞行曼哈頓島南半部再開到自由女神像前面,整個曼哈頓島與自由女神島的夜景盡收眼底。我還在我學校附近的一家劇院看了著名的Blue Man Group表演。你看過Intel的Pentium III電視廣告嗎?裡面有三個臉上與手上皮膚都是藍色的人,敲著水管作為打擊樂器、潑灑螢光色的顏料,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他們就是Blue Man。他們現在在美國五個城市有表演,在紐約是屬於「外百老匯」(Off-Broadway Show),但已經相當走紅。他們的表演既有創意又相當幽默逗趣,沒有對白,但是有一些短短的影片及跑馬燈文字。英文不好的人也別擔心,幽默是沒有國界的,光是動作情節就已經相當引人入勝了! 美食嘛,就如所有旅遊書與觀光客所說的,紐約真的是遍地皆美食,而且各國料理皆備。我才待了五天,就已經吃過美式、義大利、西班牙、日本、韓國、印度的食物,而且很多都是隨便在路上看到就走進去吃,連旅遊書都沒有介紹到的店。好不好吃其實各家火候水準不一,但基本上我覺得都還可以。未來還要嘗試更多不一樣的食物! 至於人們,目前為止我接觸到的紐約客給我的感覺並不如我預期中的冷漠。雖然有些真的挺冷酷的,像是對我擺臉色、一副「老娘要下班了,不想跟你說任何話」姿態的學校行政人員、或是地鐵站裡叫我閃邊不要擋路的路人,然而本質上他們其實就像一般的美國人,話很多,一時興起的幽默也讓人常常反應不過來。我幾乎每天都要花腦筋理解他們的玩笑話。有些紐約客還真熱心,我常常可以感受到他們主動的關懷。例如我們停在路邊想著要去哪裡,常常就有人主動問我們要去哪裡,指引方向告訴我們怎麼走,對話結束通常都是「Enjoy New York!」另外,有一天我停在公園的一塊看板前,研究上面有關於這座公園是無線上網熱點的說明,突然就有穿著保全制服的伯伯冒出來,主動向我介紹無線上網的概念、還有如何在這座公園利用無線上網服務。我以為他應該是跟這個業務有關的推銷人員,但我向他道謝後,他轉身走進公園就執行勤務去了。 我在銀行開戶的時候,承辦的先生看到我因為久候而不耐的臉色,花了很多唇舌跟我開玩笑耍幽默,希望我放輕鬆點、好過一點。他說:「Easy, this is New York!」。我心裡暗笑:「這裡是紐約耶,是人們都缺乏耐性的紐約耶!我要怎麼easy呢!?」然而,他的這句話也許就是我未來兩年在面對講話講得飛快又囫圇吞棗、不願意慢下來的紐約客們時,最需要的一句話。 我存在,這美麗新世界。這顆大蘋果,它可以很美麗,就看我怎麼看了。 原文出處:小街的部落格

亞洲人文博物館 (Asia Society) 地點:公園大道725號(70街口) 電話:1-212-517-2742 開放時間:週二到週日11:00am 到 6:00pm;週五 11:00am 到 9:00pm 門票:$7, 學生/兒童 $5 (週五6:00pm到9:00pm免費入場) 金色狂想:紐約精選日本屏風 Japanese Screens from New York Collections 從2004年6月27日起展出的11對屏風、2單片屏風,及七組裝飾套件,涵蓋的時期由室町時代(Muromachi period)晚期到早期的江戶時代(Edo period),橫跨16世紀與17世紀。屏風在中文跟日文寫起來都是一樣的,字面意思是防風的保護物,屏風在日本歷史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著裝飾性的、功能性的、儀式性的等多重意義。獨立、可調整、可攜帶等多功能性的屏風遂成為千年來日式空間規劃中很重要的一環。 摺疊式的屏風的運用最初是貴族用來隔間的,例如:把害羞的貴族女性隱藏在屏風後方、或是阻隔出秘密會議的私秘空間。有趣的是,屏風也有門的作用,到郊外遠足、野餐或賞花的時候,可以藉由屏風的擺放方向來聚焦,把大家的目光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同時也把其他不重要的人事物用屏風遮住。另一個重要的象徵意義就是,在幕府時代將軍的葬禮上,將屏風圍繞著死者四周擺放,可以展示其生前的權勢。 在17世紀,江戶城(現在的東京市)有將近一百萬的居民,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在德川家康的統治時期,這城市在經濟與社會上均迅速成長,並開始重視精緻文化的發展,這次展出的屏東正是這時代的產物,也正好為這些精緻文化留下最佳的見證。 置身天堂?汎太平洋當代藝術 Paradise Now? Contemporary Art from the Pacific 首次在美國展出紐西蘭及太平洋諸島的當代藝術,總共有15位當代大師的45件作品,來自包括紐西蘭、新喀里多尼亞、托列斯海峽群島、夏威夷、薩摩亞、斐濟、紐埃島等地。這次的展出作品充分反應出太平洋及紐西蘭的文化特色,尤其是在各島嶼間文化融合相互影響的方面。 自西班牙麥哲倫16世紀初次橫越太平洋起,經過18世紀英國和法國探險家的多次造訪,一直到現今,太平洋諸島一直都以天堂的形象所著稱。置身天堂?提供另一種對這些島嶼的非主流思考模式。透過錄影帶、裝置藝術、雕刻、畫作及照片的展現方式,置身天堂?傳遞著移民文化、海外文化、島嶼文化,以及文化傳承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佛教藝術中的憤怒女神們 Wrathful Deities in Buddhist Art 憤怒女神們的概念是佛教傳統裡最容易產生誤解的一環,常常被錯認為惡魔。事實上憤怒女神們所代表的意義是正向的,她們常化身為信仰的戰士來對抗內在及外在涅盤的障礙物。 過去與未來之間:中國的新攝影及錄影技術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New Photography and Video from China…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地點:中央公園西側的79街 電話:1-212-769-5800 參觀時間:每天10am 到 5:45pm; 玫瑰中心(Rose Center)週五開放到 8:45pm 門票:$12, 學生 $9; 兒童 $7 探索館 (Exploratorium) 成人 $22, 學生 $17, 兒童 $14 展出30餘種的來自舊金山的著名互動式展覽作品,邀請參觀者藉著跳躍、旋轉、搖擺、玩樂等動作來探索自然界的基本原則,從光和反射、暴風的形成到沙丘的演變。館內設有四大主題區:熱力科學、旋轉原理、鏡像與反射以及鐘錘擺動,吸引各年齡層、各教育水準的參觀者來親身體驗探索科技的第一手樂趣。 青蛙:色彩合唱團 (Frogs: A Chorus of Colors) 成人 $22, 學生 $17, 兒童 $14 展出蛙類的進化史與生態,強調蛙類對生態系統的重要性以及目前世界環境的改變對蛙類所造成的威脅。館內收藏了200多隻的青蛙標本,來自世界各地17個國家的品種,包括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中國、哥倫比亞、肯亞、馬達加斯加、墨西哥、緬甸、尼加拉瓜、巴拉圭、俄羅斯、蘇利南、美國、烏拉圭、委內瑞拉及越南的17個國家。 原文出處:http://newyork.clubfreetime.com/viewcategory.asp?view_category=museu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