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 Olympus Fashion Week!!! 去年的現在,我還被擋在Bryant Park 的白色大帳篷外面,沒想到一年就這麼過了。 Project Runway 的設計師們爭的你死我活的就是為了要在Fashion Week露臉,能在這時候露臉的設計師都是有頭有臉的大咖。不過這次的設計師是台灣還沒播的第三季喔,看了就知道第三季誰贏囉~ Project Runway at Olympus Fashion Week

昨天晚上,MSN無預警的掛了。 雖然開著電腦看資料,但總覺得少了什麼東西,亂不舒服的。 又懶得去爬文,想說試一下舊的windows messanger (msn的前身)會不會work,沒想到還真的能連線,只是可能知道的人不多,list上滿滿的小紅人。 想想就過一個沒MSN的夜晚吧。  一早到辦公室,還是忍不住去爬文………解決辦法如下… ======================  開啟記事本, 然後開啟 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 在最後增加 65.54.239.80 messenger.hotmail.com 65.54.239.80 dp.msnmessenger.akadns.net

911不知不覺的已經5年了,WTC的舊址Ground Zero,也已經展開重建的工程。 一些國際新聞媒體也都推出相關的紀念節目和網站,CBS還有一段影片在電視網被禁播,最後決定在網路上播放。ABC電視台也推出倍受爭議的”The Path to 9/11″。 CBS – 911 Memorial CNN – 9/11: Five Years Later ABC – The Path to 9/11 New York Times – The Hole in the City’s Heart

我當老闆時和一位來應徵工作的年輕人面談,我問他的頭四個問題是: 「有沒有女朋友?」 他說:「我還年輕,想專心拼事業,目前不想交女朋友。」 「你去過最好玩的地方是哪裡?」 「我不喜歡出去玩,我喜歡在家研究電腦。」 「那你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 「我都全心全意工作,吃得很隨便。」 「會做菜嗎?」 「我家附近有很多吃的,不用自己做。」 他可能以為這些答案都展現出專業精神,會為自己加分,於是得意地看著我。 但我連學歷和經驗都懶得問,就跟他拜拜了。

43 Things 這是個挺有趣的網站,每個人可以列出想要做的事情、常久以來的願望或是希望能做到的事等等的清單。像tag一樣串連所有的人,就可以看到有多少人跟你一樣。 至於為什麼是43件事 ? 根據官方的說法是對於一個忙碌的人來說,43件事是剛剛好的,不多也不少。當然你也可以列少一點。 43 Things of Ken Lin.

最近一直在搬家。自己搬家,也幫朋友搬家。 搬家是一個過程冗長且痛苦的事情,一開始要先整理現在住的地方,把東西打包、裝箱,順便做一次資源回收。這時候就覺得很後悔,為什麼要買這麼多東西? 到底是要這麼多東西做什麼啊? 每到一個國家愛不釋手帶回來的紀念品,現在都面臨資源回收的命運。這是不是算是一種佔有慾? 硬是把它遠渡重洋的帶回來,放在身邊後又覺得礙事。 除了過鹽水的紀念品外,還有很多莫名奇妙的小東西,一大堆裝飾品,擺飾,俗稱藝品的東西,還有有紀念價值的瓶瓶罐罐,像2004海洋音樂祭發行的台啤鋁罐,可口可樂某一活動發行的紀念罐。我的媽啊,這些東西到底是在紀念什麼??? 廠商的強力行銷下,莫名的也跟著被洗了腦,這可能也是我喜歡行銷的一個原因吧。 再來就是書了,各種雜誌、書籍、英文書堆的滿坑滿谷,每次逛誠品總是忍不住帶個一兩本回來,太多想買的時候就回家上博客來,最近都不大敢逛博客來,在網路上買書,沒什麼感覺,沒有太重抱不回家的問題,結帳時線上刷卡更沒什麼感覺,一直要到一箱箱書送來的時候才終於有了感覺,有了一點後悔的感覺。 最後一大宗就是DVD了,平常就喜歡買DVD電影演唱會,因為DVD要抓很久…所以都用買的。有次去上海的時候不小心發現大陸的原版DVD這樣的便宜,比盜版貴不了多少。於是乎… 一個行李箱幾乎都是DVD吧,到現在還有超過一半沒開封。這真是莫名的佔有慾。 忘了還有衣服… 不知道怎麼搞的,衣服裝滿了兩個衣櫃,其實真的有在穿的,還是那幾件吧。 整理房間,也整理了自己的心情。回到熟悉的環境,開始新的工作。過了而立之年的我,似乎是該定下來了吧。

在日本已經開始應用的條碼, Barcode. 沒想到在資訊展看到一家台灣廠商也開始跟進了! 順便廣告一下~ QuickMark 行動條碼 在會場簡單的展示了一下目前的應用,可以在販賣機上買東西,直接用照相手機照一下條碼,就可以認出什麼飲料,多少錢,再透過預先的儲值來扣款。類似的應用也可以放在一些像夾娃娃,大頭貼等等的遊戲機上。比較炫的是透過這樣的系統來買一些表演票卷的話,只要到了入場門口,從手機叫出資料,就可以通過入口而不需要門票或甚至是管理人員。 類似的應用有很大的想像空間,照台灣老是走日本的模式,流行日本的東西看來。這條碼的應用應該不久就會開始大紅大紫囉~

很久沒寫日記,來寫寫最近的一些感覺。 從行銷實務班結業到現在一個多月,發生了很多事情,不斷的改變想法,調適自己。而朋友們一個個卻出國唸書了,一個要去英國唸行銷管理,一個要去LA念電腦多媒體,一個從紐約回來到香港工作,一個本來要去紐約又取消了。人生真的是充滿了選擇和變化。 一直以來興趣都蠻廣泛,從養魚、貓狗、兩棲爬蟲到單細胞藍綠細菌、網路資料庫、網路行銷、電子商務、房地產、電腦軟硬體等3C產品資訊、汽車、電影、爵 士、音樂劇、看書、自助旅行、紐約等等,也喜歡一直不斷的接觸新東西,學習新東西,感覺資訊多到實在接受不完,但是又貪心的都想接觸了解,好像一天48小 時都不夠用。但也因此有了盲點,有興趣的東西太多了,以至於沒有辦法專心致力在某項東西上。好像「荀子勸學篇」提到的「螣蛇無足而飛,鼯鼠五技而窮。」 說鼯鼠能飛不能上屋,能緣不能窮木,能遊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用來警惕人們要用心專一,即可事無不成,但這樣的鼯鼠算不算是種博學 呢??

紐約有很多一百層的摩天大樓,巴黎的房子都是三百年的古蹟。 紐約不斷創新,巴黎永遠有懷舊的氣息。巴黎人在咖啡廳聊天,紐約人在咖啡廳用電腦。 紐約有人潮,巴黎有味道。紐約有鈔票,巴黎有蛋糕。 我在趕些什麼?我耗盡青春用盡全力,拼命追求身外之物,結果我真的比別人有錢、有名嗎?更重要的,我真的因此而快樂嗎?遠方有廣闊的地平線,為何我還在原地搖過時的呼拉圈? 紐約和巴黎,代表了我人生的兩個面向。紐約是白天,巴黎是黑夜。紐約是前半生,巴黎是下半場。

紐約經典地標攝影展 2006年7月27日至9月11日 國立台灣博物館 The Landmarks of New York 「紐約經典地標建築攝影展」2006年7月27日至9月11日將在國立台灣博物館展出。這項展覽共計展出81件紐約地標的攝影作品,是為了慶祝《紐約地標保存法》立法40週年紀念而舉辦的。 這81張黑白照片,加上對每個地標的說明文字,陳述出紐約各個地標的文化、歷史和建築的重要性。這些影像呈現出各色各樣的建築風格和類型,有宗教、商業和住宅類,包括殖民時代的小農舍,到奢華時代的豪宅,都看得到。這項展覽用地標與歷史區,來說明紐約市五個行政區與眾不同的特徵及歷史。例如,中央公園、聖派崔克大教堂、布魯克林大橋、自由女神像、卡內基廳、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公共圖書館、扁鐵大樓、大中央車站、大都會美術館、史坦威廳、克萊斯勒大廈、帝國大廈、洛克菲勒中心、古根漢博物館。參觀者透過這些照片,可以看到紐約市從1640年代至今的歷史與轉變風貌。 《紐約地標保存法》保護具有特色或特殊歷史或美學價值的建築、地產和物件,促進紐約社會文化的發展。紐約市共有1118處地標、104處室內地標、9處風景地標和84個歷史區。這項由紐約歷史地標保存中心籌辦的展覽,囊括了其中一些最重要、最不同凡響的建築。策展人是著名文物保存運動人士Barbaralee Diamonstein-Spielvogel,同時也是展覽特刊《紐約經典地標﹕紐約市歷史建築圖鑑》(The Landmarks of New York: An Illustrated Record of the City’s Historic Buildings)的作者。 在台北的展出是這項攝影展巡迴亞洲的第二站(亞洲展出地點﹕東京、台北、香港、曼谷與吉隆坡),安排巡迴展出的是美國國務院教育文化事務局。 國立台灣博物館開放時間是每天上午10點至下午5點,星期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