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kenlin306

人活著為什麼要寫報告? 為什麼有人喜歡看報告? 害我們要寫報告? 下個工作一定要想辦法遠離報告……

天堂果菜醃製廠的Yahoo拍賣場 剛在ICQ上Q我的一個有趣的人,”天堂果菜醃製廠”,這是他的Yahoo拍賣. 很巧的是居然是做同樣計畫的人,話說出外靠朋友,我就幫忙推銷一下他的賣場囉.

各位有網站的站長們好. 相信大家做了個網站都是為了興趣,但是要維護一個網站,也是需要收入的. 廣告的banner就是網站最直接的收入了.我有個不錯的廣告商, USAFIS美國綠卡樂透! 提供美金$25的CPA廣告,也就是說每個經由你網站參加綠卡樂透的人,站長就有美金$25的收入,注意是美金$25喔. 有興趣的人mail給我, 我在詳細跟你說明吧. ken.public@gmail.com PS. 只限有網站,可以放banner的站長喔! 沒有網站的人麻煩自己想辦法架一個先吧!

因為有了xoops, http://newyork.idv.tw/ 誕生了…. 也因為不了解xoops… http://newyork.idv.tw/ 掛掉了….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blog會這麼風行的原因吧.簡單, 好用. 這是最重要的了. 花了大半年時間維護的網站…說掛就掛啦…….. 真是^$(*&@ x)#*….. 還是先試試blog吧…..

自由之塔第一石 911遺址重建  張北海 不論建築界和評論界如何看待這幢大樓,此座「自由之塔」倒是滿足了紐約居民的一個基本渴望。它的確毫不含糊地填補了下城天空線的空無。總建築師查爾茲更豪不含糊地宣稱,「這是曼哈頓尖端的驚歎號!」 此石相當可觀,上州土產花崗石,黑中帶灰,隱隱一片墨綠,這裡那裡,撒著一粒粒暗紅色石榴石(紐約州石),大約五英尺半高,四英尺寬,十英尺長,重二十噸。 其磨光的一面刻著幾行大寫的英文字,並飾以銀葉;「緬懷悼念2001年9月11日罹難人士並向永恆之自由精神致敬──2004年7月4日」 簡單儀式在地下七十英尺之處基岩進行。一個半小時之後,此一巨石即停放該地,作為世界貿易中心建築群第一幢,也將是世界最高一幢大樓「自由之塔」(Freedom Tower)的奠基石。 換句話說,此石亦即世貿重建第一石。 而此一巨石在原址才一亮相,即將永埋地下,再也見不到它了。 不為世貿重建如此龐大的發展計畫舉行正式破土典禮,而直接在地下深處奠基,是當事者三思而後的關懷。就是說,無須在此一大災難之地,再以一把鐵鏟掘裂如此慘痛的傷口。 獨立日宣示重建 然而,走過了這條兩年十個月的漫長曲折的路之後,此一奠基石之於今年美國獨立紀念日正式入土,仍然算是表示世貿重建的正式開始。 而在目前,也只能算是表示。 這可從一粒沙看世界。就在奠基後七天,世貿重建概念建築師,在已收到兩三百萬美元設計費之後,正式控告世貿發展商,指他仍在拖欠餘下的八十幾萬美元。一位專欄作家就挖苦說,這是天才建築師的「天才費」。 不管怎樣,這可不是一個好的重建預兆。無論建築師有多麼正當理由去告,或發展商有多麼正當理由拒付,這不太像是雙方在為一枚螺絲釘吵架。一粒沙中可以看到不少世界,這場訴訟至少暗示著世貿重建的道路,不但漫長曲折,而且處處凹坑陷阱,還不時自暗處飛來幾支冷箭。 記得嗎?只不過一年半前,當這位只有圈內人熟悉的建築師,丹尼爾‧利伯斯金德(Dani el Libeskind),贏得了全球概念設計首獎的時候,他不但一炮而紅,而且紅為建築大師、設計天才、文化巨人、社會名流。連他習慣戴的名牌眼鏡都更加時髦了。 可是,風光了不到三個月,發展商斯維爾史坦(Larry Silverstein)即指定他的建築師,大偉‧查爾茲(David Childs)為世貿重建總建築師。利伯斯金德一下子變成了查爾茲的合作建築師,而且是那種非請莫入查爾茲設計工作室的合作建築師。 對利伯斯金德來說,問題才開始。一年多下來,媒體不時揭露一些幕後的辯論鬥爭,以至於還須州長親自出馬來排解糾紛。等到去年聖誕前夕公布了世貿第一幢大樓最後設計的時候,紐約才發現利伯斯金德的原始概念設計,早已面目全非。 各大樓的外觀造形全改了。「光楔」(Wedg e of Light)──那每年9月11日早上八點四十六分,當雙塔第一座被飛機擊中,到早上十點二十八分第二座倒垮這段期間,陽光將從各大樓之間無陰影地照射世貿公園──是否仍然構成光楔,也大有問題。「泥漿牆」(Slurry W alls),那深入地下七十英尺基岩的防水牆,也因其他建築需要(如地下停車場、公車站… …),而僅暴露三十英尺等等。新設計之中還有點概念建築師手筆和精神的,大概只剩下那響應「自由女神」造形的螺旋,那回顧女神手臂火炬的塔尖,和那象徵性的1776英尺高度。 不論建築界和評論界如何看待這幢大樓,此座「自由之塔」倒是滿足了紐約居民的一個基本渴望。它的確毫不含糊地填補了下城天空線的空無。總建築師查爾茲更毫不含糊地宣稱,「這是曼哈頓尖端的驚歎號!」 「自由之塔」是一個混合體,由三個可以說是各自為政的部分組成。其商用空間七十層,高約1150英尺。其上是350英尺的鳥籠式斜格鋼纜結構,裡面除其他必要機械裝置之外,是三個巨型風輪發電機。 這倒是一個具有實際作用,又具有相當象徵意義的創新。斜格鋼纜回顧了紐約第一座現代建築工程傑作,布魯克林大橋那斜撐的造形。三個巨型風輪,不但可供大樓用電,生態上正確,而且追溯四百年前第一批歐洲殖民者,就在這一帶建造的荷蘭風車。當然,人人心裡都有數,而盡在不言中的是,萬一中的萬一,此座大樓再次遭受恐怖主義式的飛機撞擊,這商用七十層以上的高空,無人辦公。 設計內容國際化 在這個鳥籠式鋼纜結構之上,是那直達1776 英尺的天線塔尖。 整憧大樓是沿著原址棋盤式街道東北角升起的一座平行四邊形,稍微扭轉(torqued),微呈錐狀的鋼筋玻璃結構的現代建築物。 目前,世貿建築群各大樓,只有此幢「自由之塔」的設計算是定稿,並將在地基打好之後,從明年初開始層層上升。 可是「自由之塔」只是世貿中心三大組成部份其中一個組成部分裡的一個建築。此商用建築樓群組成部分其他如世貿二、三、四、五號大樓,以及表演藝術中心、視覺藝術中心、博物館等建築的設計,都尚未開始。現只有初步人選。發展商和主導重建的「下城公司」已經約請到至少三位國際建築大師負責設計:Norm an Foster(英),Fumihiki Maki(日),Je an Nouvel(法)。 這的確是一個驚人的陣容。再加上世貿另外兩個組成部分──「交通中樞」(Transit Hu b)和「911紀念設施」(Memorial)──其設計陣容就不但更加驚人,而且更全球國際化了。 「交通中樞」的設計已在今年初選定了西班牙建築師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 alatrava)。他的概念設計也獲得了認可,而且受到一致讚揚──飛鳥展翅形的鋼骨玻璃結構,不但允許自然光線照射到站內六十英尺地下各個角落,並可在溫度適當季節敞開樓頂,流通自然空氣。 而紀念設施的設計人選,也在今年初經過公開審而決定。兩位合作建築師所推出的各為「倒映虛空(Reflecting Absence)的概念設計,保留了原雙塔留下來各一英畝的「腳印」( footprints),並將它們轉化為兩個深深的倒映池,在此深入地下的水池四壁,不斷有流水瀑布似地靜靜下瀉。而其地面四周則圍繞著草坪林樹。共同設計者是年輕的以色列建築師邁可.阿拉德(Michael Arad)和資深美國景觀建築師彼得.沃克(Peter Walker)。「倒映虛空」簡易純淨,既象徵災難後的悲痛空虛,又同時肯定生命與復活。…

3招瑜伽動作,活力立現 教學經驗豐富的陳忠憲特別針對男性上班族常見的腰痠背痛和情緒煩悶,搭配出一組三式,任何人都可以練習的強化脊椎瑜伽動作。蝴蝶式往前伸展,駱駝式往後舒展,加上牛頭式有助固定脊椎,可以改善便秘、焦躁不安,頻尿、體力衰退及性功能障礙等問題。切記慢慢來、不要急、不要逞強,你會慢慢感受到肢體伸展後的活力重現。 蝴蝶式(暖身) 功能:可讓心情慢慢沉靜下來。 1 坐下。雙腳彎曲,左右腳掌相對併攏。 2 手握住腳踝,身體往前靠直到碰地。 3 慢慢深呼吸3次,靠腰部力量起來。 牛頭式 功能:可使脊椎挺直,改善手腳肩部僵硬及坐骨神經痛,加強腎功能。 1 坐下,兩腿向前伸直。 2 左腳跨過右大腿,左腳掌置於右大腿旁。(此時右小腿應在左大腿下方,右腳掌壓在左邊臀部下方) 3 注意身體打直,雙腳膝蓋要對疊在一起。 4 左手向後放在背脊,右手上舉向下向後彎曲,慢慢扣住左手。 5 眼睛注視前方一點,自然呼吸,維持5秒鐘。 6 放鬆,回復原來動作。左右換邊再做一次。 駱駝式 功能:加強脊椎及尾椎力量,可以紓緩腰痠背痛。 1 雙腿與肩同寬跪下。 2 手抓住腳踝,身體呈弓狀。 3 臀部往前,記得腿要與地面垂直。 4 深呼吸3次,慢慢靠腰部起來。 練瑜伽的叮嚀 1.飯後兩個半小時才能練習。 2.穿著寬鬆衣物。 3.動作前先靜坐5~10分鐘,讓心情平靜有準備。 4.練習時不可以找人家幫忙,以免過度扭曲受傷。 5.練習時不要聊天,避免岔氣。 6.練瑜伽時毛細孔會張開,要注意膝蓋保暖。可以準備一條大毛巾,在攤屍式或休息時蓋住膝蓋。 康健雜誌70期 2004/9/1

【大紀元9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石具紐約報道/從8 月15日至10月15日,大蘋果們將點綴市容兩個月,蘋果的設計者們將得到1,500美元。商家贊助1萬2千美元可獲得到一隻大蘋果,其餘將拿到蘇士比 (Sotheby)拍賣行進行拍賣。所得將贊助「紐約市收穫會」(City Harvest), 「警察體育聯盟」(the Police Athletic League) 和「紐約市公司基金會」(the NYC & Company Foundation.) 紐約大紀元新聞圖片。 8月,跨入金秋時節,以大蘋果稱號聞名全球的紐約市新添一道可人的風景 -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大蘋果雕塑。她們大多4英尺直徑,4英尺高,由丙烯酸製成,蘋果中央可見三維的藝術造型,在外面的蘋果皮上或繪有彩圖,或有亮麗的裝飾品。大蘋果還有不同的名字,比如「42街」、「淺嘗歷史」、「嶄新的春天」、「蘋果開花冠軍」等,從這些名字就不難想像她們是多麼的豐富多采。 目前共有300多個五顏六色的大蘋果點綴著紐約市。紐約市公司基金會總裁科裡思丁尼古拉思說:「這些大蘋果雕塑是由紐約市及全美的藝術家為了表達支持紐約市而創作的,也是吸引藝術家、公司、社區的領袖人物共建紐約市,激發大家的自豪感的最好的方式。」 烏克蘭藝術家馬芮娜有三個蘋果展出,她們分別叫「美國國旗」、「星際」、「曼哈頓摩天大樓」,馬芮娜說:「紐約也叫大蘋果,這是提醒人們這一特點的最好的辦法。」 紐約大蘋果的雅號是怎麼來的呢?拜瑞樸皮科是紐約市處理違章停車的法官,同時也是一名業餘的辭源學家。蓋諾德可汗是密蘇里ROLA大學的語言學教授。 他們合作探究的結果,發現大蘋果的叫法最早出現在1921年《紐約晨遞報》,作家約翰基拉德(John J. Fitz Gerald)以此命名賽馬專欄,他說是從一名新奧爾良的賭馬老手那聽來的,暗示賺大錢的賽馬道。有人會問?為什麼是蘋果而不是香蕉呢?拜瑞樸皮科說:「也許馬更喜歡蘋果吧。」在1930年代,大蘋果的叫法在紐約 哈林區的黑人爵士樂演奏者中非常流行。 (http://www.dajiyuan.com)

1.Stop complaining! 別發牢騷! 2.You make me sick! 你真讓我噁心! 3.What’s wrong with you? 你怎麼回事? 4.You shouldn’t have done that! 你真不應該那樣做! 5.You’re a jerk! 你是個廢物/混球! 6.Don’t talk to me like that! 別那樣和我說話! 7.Who do you think you are? 你以為你是誰? 8.What’s your problem? 你怎麼回事啊? 9.I hate you! 我討厭你! 10.I don’t want to see your face! 我不願再見到你! 11.You’re crazy!…

禮拜天晚上,一個人在家聽著慵懶的Jazz網路電台,一邊在趕著禮拜一要交的報告(帶工作回家真是最要不得的…)。 弄得有點心煩,開始上網閒晃。看了小街的個人新聞,才驚覺到人家為了出國唸MBA是花了多大的努力和準備……. 而我….一幌眼已經快要30歲,簽約的役期也快結束了,打混到現在,得到的不是一份好工作,更別提存款,而是一段荒唐的過去和一身的債務。 心情開始低沉起來……這幾年到底在打混什麼東西啊… 混完了大學,接著混研究所,再來是簽約的四年役期…一轉眼十年就這麼過去了,可以說是最精華的日子就這麼過去了,我還真是不帶走一片雲采啊! 未來還真是不知道在哪裡… 出國工作? 我有這個資格嗎… 當sales? 我好像不擅長說服別人… 開個小店? 資金、店面、開什麼店都還未知… 繼續讀書? 我好像不是唸書的料… 考個公務員? 平淡過一生…… 我想我這個人缺乏的就是耐心和恆心吧. 很難對一件事情持之以恆,(New York是例外),懵懵懂懂的還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難道說就這樣過一輩子了嗎? 天啊…我需要一個 sign…… http://www.accuradio.com/jazz/default.htm

以下有關數字的部分,建議您用計算機隨時換算成台幣看看。 在紐約很「骨力」的辦好學校報到事務並同時玩耍一週之後,沒在美國開過車的我們,很勇猛的租了車子殺去紐約州的著名特價名牌商場Woodbury Commons Premium Outlet去血拼,還開到距離紐約四小時之遙的波士頓去玩。這份「勇猛」背後可真是付出了相當多的血淚代價! 原來,紐約跟波士頓正是美國兩大「對開車者極不友善」的城市。首先,沒有什麼地方是可以在白天路邊停車的,就算是在可以停的時段,你最多也只能停一到三小時的短暫時間,在停車計數器到期之後如果你不去投,罰單可是很貴的!波士頓的路邊停車費算是便宜,一小時只要一元美金,然而我們去拜訪哈佛大學的時候,路邊停車只准停一小時,也就是你每一小時必須回到車子旁邊丟一塊錢。這是什麼制度?不歡迎人家開車來觀光嗎? 而紐約更是把我們折磨的要死。我們停在曼哈頓中城,路邊只有晚上12點到凌晨6點可以停車,而且一次只能停三小時,這三小時要9元美金。所以如果你住在中城又有汽車,想要好好的睡一覺的話,必須選擇貴死人不償命的私人停車場,一小時8塊多,如果是夜間停一整晚,特惠價「只要」付24元美金。我們為了省錢,打死都不停私人停車場,於是早上六點就得爬起來把車移到別的地方去。 由於我們是剛到美國的外國人,對於紐約與波士頓路邊牌子上複雜的停車規定有看沒有懂,於是罰單便滾滾來。在波士頓的時候,我們特別挑了一個路邊停車計數器壞掉的位子,打著「兩個晚上都把車子丟在那裡就不用付錢」的如意算盤。結果,第二個晚上,計數器不幸的被修好了!隔天早上我們就看到擋風玻璃上有兩張罰單,一張是「停車逾時」,另一張莫名其妙的寫著「清潔街道罰款」。原來第二個晚上遇到有清潔街道的日子,這個路段是不能停車的。兩張各25大洋,一共是50元要交給麻州政府。這,還只是苦難的開始。 在複雜的高速公路上開了四個多小時,還加上迷路,回到紐約已是半夜一點多,看看中城的路邊,有許多車安然無事地停在那邊,於是我們就把車停了,清晨六點爬起來再移車。(很慘吧!)把車子移到了另一段路邊,牌子上寫著可以停到八點,於是很安心的回到家裡去休息吃早餐,打算八點再來把車子開到租車中心去還。結果,八點十分我們回來,發現車子不見了!傻了眼的我們不知道車子到底是被偷了還是被吊了,地上也不像台北有用粉筆寫著車號及拖吊場名稱。 驚愕的我們問問後面停在路邊的豪華轎車司機,他說:「你知道嗎?其實他們五分鐘前才拖走你們的車。這裡只有商業用車輛才可以停。你們的車牌是康乃迪克州的,拖車的人拖你們這種外州的比較不會有麻煩,所以就很爽快的拖走了。你可以用公共電話打411,查警察局的電話,問他們你們的車子被拖到哪裡去了,然後去拿就行了。這不是什麼很麻煩的事啦。」 老兄,您錯了,美國的行政效率您又不是不知道,絕對沒有不麻煩的事情。尤其我又是外地人,人生地不熟的,要找出拖吊場地、去拖吊場把車牽回來,對我來說還真是一件大工程。事實上,前一夜連睡都沒睡好的我們,一大早又遇到這種鳥事,已經欲哭無淚了。 我拿起公共電話話筒打411,完全就是不會通。又試了電話上面寫的一些協助電話號碼,都打不通。我只好打越洋電話給在台灣度假的學姐求救,她說既然我們的車是租來的,那麼理論上應該要請租車公司去把車拿回來。於是我們走到租車中心,告訴服務人員我們的狀況,然而這位小姐說:「抱歉,你們應該要自己把車牽回來。」天哪,我們到底是要去哪兒牽車呢?我們用公共電話打411都打不通啊。服務的小姐看我們可憐,把辦公室電話借給我們用。結果411終於通了,但對方說:「有關拖吊車輛的事務,你打311就行了。」吼,搞了半天我應該要打的是311。撥到311,裡面的語音系統相當的先進,輸入車牌號碼跟車籍所屬的州名縮寫,電腦會告訴你要撥幾號才會找到你該找的當地警局。再打到當地的警察局,服務的人員終於、終於告訴我車子被吊到哪裡去了。我們的車子是在第六大道附近被吊的,他們把車子硬是拖到第12大道的拖吊場去。經過稍微辛苦跋涉,終於走到拖吊場了。我們心中最關心的當然是:到底要付多少罰金?走進拖吊場,牆上的告示牌清楚的把答案揭曉:拖吊費要185元大洋! 事情並不是走到拖吊場就會結束了。你還不一定能順利拿到車。窗口的服務小姐以拗口的腔調告訴我:「這邊沒有這台車耶。」我睜大了眼睛,告訴她我是打了警局的電話才查到這裡的,而且車子被拖走已經經過兩小時了,怎麼可能沒有紀錄呢。她說:「好吧。我讓你們進來看看你們的車子到底是不是在這裡。」於是我們進了拖吊場,一按手上的遙控器,我們的車子馬上大聲的發出喇叭聲,彷彿在告訴我們「我在這裡!快來贖我!」。反正美國人的行政效率之差,我們已經見怪不怪,找到車子就好了。刷卡付了185元,坐進車子一看,又有罰單!這次罰的是「在商用車輛區域違規停車」,罰金115大洋!!天哪,我們當初晚了五分鐘回到車邊,竟然就得付出185+115=300元的代價!(請拿起計算機換算一下吧,這是台幣一萬多元,血淋淋的教訓。) 總計,我們除了租車費(我還沒提到裡面有貴得驚人的保險費!因為我們是拿國際駕照,所以保險費每天要二十多元)、停車費、一大堆公路的過路費等等租車一定要付的開銷之外,還外加波士頓的罰款50元、紐約拖車費185元、罰款115元。這麼多的學費,教會我們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紐約、波士頓這種大城市(尤其是嗜血的紐約市),在搞清楚狀況前,千萬、千萬不要貿然的租車或買車。否則你就等著讓荷包超級大失血吧。我們也終於了解紐約市的錢是哪裡來的:光是拖吊費收入就很豐厚,每一拖就至少有185元進帳,每延遲一天加收20元,如果你的車是超重的那種大卡車,那一拖就是375元。我們在拖吊場看到源源不絕的「顧客」來付錢,有個女生還比我們更慘,到了拖吊場連車子都找不到,而且411電話又無法用公用電話打通,只好用手機加公用電話左右開弓,以一臉絕望的表情向拖吊場人員抱怨。她如果今天還找不到自己的車,又得再付20元了。 原文出處:小街的部落格